CAS号查询化学名 >  CAS No.57-13-6

57-13-6  尿素; 碳酰二胺脲; 涂硫尿素

CAS Number:57-13-6 基本信息
中文名:62596 尿素; 碳酰二胺脲; 涂硫尿素
英文名:42772 Urea
别名: Carbamide; Carbonyl diamine
分子结构:
  • 1
分子式: CH4N2O
分子量: 60.06
CAS登录号:
57-13-6
EINECS登录号: 200-315-5
InChI: 1S/CH4N2O/c2-1(3)4/h(H4,2,3,4)
物理化学性质
熔点: 131-135ºC
水溶性: 1080G/L(20ºC)
密度: 1.335
性质描述: 脲(57-13-6)的性状:
    溶于水、乙醇和苯,不溶于乙醚、氯仿。
    白色结晶,无臭,有吸湿性。
    熔点135℃(分解),相对密度d2041.323。
    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,生成缩二脲、缩三脲和三聚氰酸。
    加热至160℃分解,产生氨气同时变为氰酸。
安全信息
安全说明: S24/25: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。
危险类别码: R40:有限证据表明其致癌作用。
R36/37/38:对眼睛、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。
其他信息
产品应用: 用作肥料、动物饲料、炸药、稳定剂和制脲醛树脂的原料等。
生产方法及其他: 脲(57-13-6)的制备方法:
    将经过净化的氨与二氧化碳按摩尔比2.8~4.5混合进入合成塔,塔内压力为13.8~24.6 MPa,温度为180~200℃,反应物料停留时间为25~40min,得到含过剩氨和氨基甲酸铵的尿素溶液,经减压降温,将分离出氨和氨基甲酸铵后的脲液蒸发到99.5%以上,然后在造粒塔造粒得到尿素成品。

质量指标:[GS 2440-91(肥料)]
    项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优等品          一级品         合格品
    含氮量(干基)/%       ≥46.3          ≥46.3         ≥46.3
    缩二脲/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≤0.5           ≤0.9          ≤1.0
    水分/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≤0.3           ≤0.5          ≤0.7
    铁(Fe)/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≤0.0005        ≤0.0005       ≤0.001
    硫酸盐(SO42-)/%      ≤0.005         ≤0.01         ≤0.02
    碱度(以NH3计)/%      ≤0.01          ≤0.02         ≤0.03
    水不溶物/%           ≤0.005         ≤0.01         ≤0.404

其生理:
    尿素在肝脏产生后融入血液(人体内的浓度在每升2.5至7.5微摩尔之间),最后通过肾脏由尿排出。少量尿素由汗排出。

    生物以二氧化碳、水、天冬氨酸和氨等化学物质合成尿素。促使尿素合成的代谢途径是一种合成代谢,叫做尿素循环。此过程耗费能量,却很必要。因为氨有毒,且是常见的新陈代谢产物,必须被消除。肝脏在合成尿素时,需要N-乙酰谷氨酸作为调节。

    含氮废物具有毒性,产生自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。大多数生物必须再处理之。海生生物通常直接以氨的形式排入海水。陆地生物则转化氨为尿素或尿酸再排出。鸟和爬行动物通常排泄尿酸,其它动物(如哺乳动物)则是尿素。例外如,水生的蝌蚪排泄氨,但在其蜕变过程转为排泄尿素;大麦町狗主要排泄尿酸,不是尿素,因为其尿素循环中的一个转换酶的基因坏了。

    哺乳动物以肝脏中的一个循环反应产生尿素。这循环最早在1932年被提出,其反应起点是氨的分解。1940年代澄清瓜氨酸和精氨基琥珀酸的作用后,它已完全被理解。在这循环中,来自氨和 L-天冬氨酸的氨基被转换为尿素,起中介作用的是 L-鸟氨酸、瓜氨酸、L-精氨酸-琥珀酸和 L-精氨酸。

    尿素循环是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排泄含氮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。但别种生物亦然,如鸟类、无脊椎动物、昆虫、植物、酵母、真菌和微生物。

    尿素对生物基本是废物,但仍有正面价值。比如,肾小管里的尿素被引入肾皮质以提高其渗透浓度,促使水份从肾小管渗透回身体再利用。
CAS#57-13-6 相关商品